2014年9月3日星期三
田黃石鑒定
田黃是石中之王,自問世以來一直田黃受到達官貴人、富商巨賈的追捧,而“黃金易得,田黃難求”,“一兩田黃三兩金”等民間說法也使田黃的尊貴地位得到凸顯,甚至讓田黃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如今優質田黃早已以克論價,而一些料好、雕工出色的名家名作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所謂田黃,即壽山石中的特殊品種,因產於福建壽山村坑頭溪兩岸水田及河流底部的沙礫層中而得名。其質地細膩、溫潤,手摸有滑感,並常有石皮、紅格、羅 蔔紋等標志。田黃作為我國特有的“軟寶石”之一,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我國福建壽山一塊不到1平方公裡的田中出產,因此產量極其有限。需要注意的是,並非任 何田黃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田黃的質地優劣懸殊,價值高低差異極大,不能一概而論。多數用於收藏與投資的田黃也僅是其中少部分特征明顯、各方面俱佳而無 可挑剔的上品。因此,如何品鑒上品田黃石材或田黃印章就成為田黃初學者必須掌握的要領。
田黃的鑒定標准
上好的田黃首先顏雞血石色 要正,所以田黃的“黃”就要求黃得如同金子般燦爛。上品的田黃還要通透、純淨、細膩,紋理要美。同時作為硬石的代表石材,田黃出土時均為橢圓形,所以上品 的田黃應該飽滿、渾圓、比例協調。當前的收藏界在辨別田黃上有三大標准,即“有蘿蔔絲紋、紅筋、石皮”。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田黃石的品種、樣貌多樣,如果 僅用這幾個標准來衡量,難免會以偏概全。因此在鑒定田黃時,除了要觀察以下一些常見特征,還要綜合考慮質地、色澤等其他因素。
1。石形
田黃的母石為山料,呈棱角狀,經過重力與水流的搬運及磨蝕作用,其棱角逐漸圓化,形成形態多樣、大小不一的卵石(獨石),壽山石呈次棱角狀或次圓狀。如果發現棱角尖銳或渾圓光滑的“田黃”就值得懷疑,可能為掘性石或山料磨制而成,但如果在加工過程中破壞了其原形就難以識別了。田黃一般為幾十克至幾百克,超過千克的非常罕見,幾公斤的田黃應值得警惕。
2。石皮
田黃長期埋藏在水田中,經風化作用,其外表通常會形成不同特征的皮層。根據皮層的厚薄,可分為厚皮(>1mm)、薄皮(<1mm)和稀皮 (細霧狀);皮層有單層皮與多層皮。田黃的皮色主要有黃色、黑色與白色。黑色皮俗稱“烏鴉皮”;皮為白色而石色為黃色,稱為“銀包金”;皮為黃色而石色為 白色,稱為“金包銀”。田黃的不同皮色可能與不同顏色的土質有關,即黃色的土壤形成黃色皮,黑色的土壤形成黑色皮。由於田黃普遍發育石皮,有“無皮不成 田”之說,故石皮成為鑒定田黃的重要特征之一。
3。蘿蔔絲紋
采用透射光觀察田黃的內部,其普遍發育似“蘿蔔絲紋”紋理,是非常重要的鑒定特征。田黃內部的“蘿蔔絲紋”多種多樣,發育程度不同,按粗細可分為條帶 狀、條紋狀與細絲狀;按形態可分為直線形、網狀形與不規則形;按顏色可分為白色、黃色與棕色;按透明度可分為半透明與微透明。田黃基本上都具有“蘿蔔絲 紋”,“無紋不成田”的說法成立,但不能絕對化。
4。紅格(或紅筋)
田黃的“格”或“筋”實際上是一種裂隙,這些裂隙在地表條件下,特別是水田裡,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滲入與沉澱,被染成黃紅色,故稱為紅格或紅筋。但荔枝凍也有少數沒有顏色,為白色裂隙,則稱為無色格。田黃有紅格(或紅筋)的現像較普遍,也有“無格不成田”之說。
博主好站推薦:氬焊機,陽極處理,電鍍,硬陽處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